习呆呆159套写真合集持续更新

2025年8月31日 11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

镜头里的她,像一把被阳光晒暖的折扇,轻轻打开就是一整片夏天的风。我叫阿牧,跟拍习呆呆(Misa呆呆)三年零四个月,今天想用最贴近快门声的口吻,把159套写真里的呼吸与心跳,讲给你听。

第一次见她,是在厦门老港口的旧仓库。她穿一件水洗牛仔外套,袖口磨得发白,头发用一次性筷子随便挽起。那天我们只拍了三卷胶片,却像把整片海的盐分都收进底片。她站在生锈的卷闸门前,风把刘海吹得乱糟糟,我按下快门,画面定格的却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——像把潮汐关在瞳孔里,随时会漫出来。

2

后来我们一路从泉州红砖厝拍到京都鸭川,从哈尔滨零下二十度的雾凇拍到曼谷四十度的湄南河日落。159套写真,其实就是159次“把她放进不同颜色的梦里”。我偏爱她在胶片里的颗粒感:富士C200的暖调让她的肤色像蜂蜜,柯达E100的冷调又让她的锁骨像落了一层薄霜。数码也不是不用,EOS R5的8K截图能看清她睫毛上沾着的金粉,可我总觉得那太清晰,会惊扰她身上那股“刚睡醒”的松弛。

最出圈的一套《海盐柠檬》,其实是在三亚一家倒闭的泳池民宿拍的。瓷砖斑驳,水却意外澄澈。她穿白色连体泳衣,趴在浮板上打瞌睡,阳光透过椰叶在她背上切出碎钻似的光斑。我蹲在岸边,用35mm定焦,光圈开到1.4,背景融成一片奶油色的虚焦,只有她肩胛骨的那颗小痣是实的——像地图上的坐标,提醒我这具身体此刻正在呼吸。拍到最后,她翻身落水,溅起的水花把镜头糊成一片,我反倒没擦,就那样按了连拍。后来粉丝说那几张“像隔着一层眼泪看人”,其实那只是海水蒸发后的盐渍。

她的气质很难用标签概括。不是甜妹也不是拽姐,更接近“猫系”——你靠近她就伸懒腰,你走远她就自己玩。拍《夜航西飞》那组时,我们在重庆南岸一栋烂尾楼的天台,她穿黑色吊带裙,光脚站在水泥边缘,背后是整片解放碑的霓虹。风把裙摆吹得像一面失败的旗,我问她怕不怕,她说:“怕啊,但风这么大,裙摆会帮我飞。”结果那张照片成了我微博的置顶,评论区全在刷“姐姐带我私奔”。其实我知道,她只是那天晚饭没吃饱,低血糖有点飘。

持续更新这四个字,说来轻松。背后是三年里我们攒下的二十六个硬盘、三箱过期的拍立得相纸、以及她脚踝上那道被礁石划伤的疤。去年冬天在霞浦滩涂,为了等蓝眼泪,我们裹着羽绒服蹲到凌晨三点。她困得靠在我三脚架上打盹,突然一道荧光海浪漫过她的脚踝,我猛地摇醒她,她赤脚追浪,边跑边笑,像把星星踩碎。那张照片没修过色,原片就是冷调的靛青配她发梢的橘黄头灯,像一幅被海水泡过的油画。

更多内容: 习呆呆(Misa呆呆) 写真合集[159套] 持续更新

1

现在回看159套,其实能看出她一点点变“厚”的过程:从早期日系写真的透明感,到后来开始尝试复古港风、机能辣妹、甚至最近两套的“废墟新娘”。不变的是她锁骨到喉结那条线——无论穿什么,都像在颈间系了一根看不见的丝带,让人忍不住想伸手确认是不是真的一拉就会散开。粉丝管这叫“Misa线”,我管这叫“摄影师的软肋”。

下一套我们计划去冰岛拍黑沙滩。她说想穿婚纱,但要配机车靴。我说风大会吹跑头纱,她说那就让头纱飞,她去追。我笑了,想起她第一次拍写真时紧张得嚼口香糖,现在却能面不改色地躺在一地碎玻璃里摆pose。成长这回事,相机比日记诚实。

如果你问我159套里最爱哪一张?我会选去年大理洱海边的偷拍。那天收工早,她蹲在岸边洗镜头盖,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像一截被剪断的胶片。我举起相机又放下,最后用手机随便按了一张。画面里她没看镜头,头发滴水,T恤领口被晒得半透明,像一张还没显影的宝丽来。后来我把这张照片设为电脑桌面,每次修图卡壳就看一眼——提醒我,所有精心设计的“氛围感”,都抵不过她偶然抬手挡住阳光的那个瞬间。

所以,持续更新到底在更新什么?不是套数,是我们还在路上这件事本身。就像她昨天在群里发语音:“阿牧,下次想拍我睡觉,你就在我床边支三脚架,拍我翻身打哈欠流口水的丑样。”我回她:“那得加钱。”她发了个猫猫龇牙的表情包。我知道,第160套已经在路上了,带着未干的口水印和洱海的风。

weme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